練字速成經常會有人抱怨“為什么我堅持那么長時間還無法練字速成”、“我寫了那么多字帖為什么沒有長進”、“哎呀,我什么方法都試了都沒有練字速成的效果”。今天來告訴你,你為什么練不好字?
練字速成傳統練字方法的弊端
一、方向誤導 誤入歧途
市面上的鋼筆字帖。不是描紅就是薄紙摹寫,或者是凹槽字模的練習,眾所周知,這些注重練手的方法收效甚微。其實練字練的不是手,而是通過練習將字帖中的字,在習字者腦海中形成的形象記憶。寫字不過就是通過手中的筆,把腦海中的字體形象展現出來而已。例如,讓孩子畫一個圓,他知道是像皮球,再讓孩子畫一個方,他也知道像火柴盒一樣,孩子都能畫出來。假如讓孩子畫一個凹四邊形,他們肯定無從下手。這是因為在他們的腦海中就沒有凹四邊形的形像記憶。因此,練字要按照形像記憶形成的心理過程和規律訓練才是正道。另外,動作記憶的形成要比形像記憶的形成耗時長達百倍。
二、不懂原理,盲目模仿
字體漂亮與否,主要取決于間架結構。關于間架結構,千百年來一直使用的是唐代歐陽詢的三十六法。但它只告訴我們筆畫要寫成什么樣,結構要做到什么樣,沒告訴我們為什么要這樣。例如“點”如高峰墜石,“橫”如千里陣云、“豎”如萬歲枯藤等等。結構要做到四面停勻,八邊具備等結構表面現象和規律,卻沒有告訴我們更深層的道理。例如:知道橫要左低右高斜著寫,但并沒有告訴我們這是為什么?!捌摺弊值臋M斜度特別大,這又是為什么;知道水左方的橫撇要離開豎鉤,右方的撇捺卻要搭在豎鉤上,不知道這是為什么;明知刀的橫折鉤要向左斜著寫,司的橫折鉤要正著寫,不知這是為什么;知道“左”字的上橫短“右”字的上橫長,也不知道為什么等等……事實上有史以來就沒有形成適合初學者的結構理論體系,一直是盲目的模仿字帖,無法實現舉一反三,觸類旁通的學習效果。
三、粗糙臨寫 爛字記憶
歷代書法名家公認為臨習字帖是有效的習字方法,即: 先看清楚字貼上的字,再在準備好的紙上直接寫出來。這種方法練得是形象記憶,由于不明白間架結構的根本原理,傳統寫字格存在功能缺陷,初學者很難做精準臨寫,也就是,寫得字與帖上的字完全不像或似像非像,反而會形成病筆爛字記憶,先入為主,根深蒂固,難以糾正。普遍都是這樣先學壞再改造,走了很多很多的彎路。
四、字字都練 難以持久
練過的字也許能寫好,而沒練過的字肯定寫不好,只好字字都要練,漢字眾多周期過長,以至于當今時代,幾乎沒人能夠持久練字。